导言:萃军老帅重披甲,南疆长城空遗恨
镇南关大捷,又称“谅山大捷”,是中法战争关键的一役,也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上战果显赫的战役之一,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883年,法军向清军发起进攻,挑起中法战争。清军缺乏准备、配合不力,在各个战场上接连失利。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法军直扑中越边境的谅山、镇南关,不战而得谅山,并一度闯入镇南关。在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推荐下,清廷起用赋闲在家的老将冯子材,抗击法军。
(资料图)
冯子材(1818—1903),广东省南海县人,字南干,号萃亭(一作翠亭),是清代一位传奇人物。他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帝,堪称四朝元老;他活了八十五岁,近三分之二光景在军营中度过;他从四十五岁开始在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任提督,最后卒于提督任上,任统兵大员数十载而未获升迁;他任广西提督近二十二年,是清代六十多位广西提督中任期最长者;他因长期镇压农民起事而为人不齿,却在中法战争中创造了镇南关(今友谊关)—谅山大捷而被追认为民族英雄。
因为官场腐败而称病告退的冯子材,见有立功报国的机会便摩拳擦掌,把团练总部设在自己家中,并将招募到的兵员改编成“萃军”,取其大号“萃亭”之义。
随着边关频频告警,冯子材奉命率十营萃军从钦州开拔,奔赴抗法前线。行抵上思,加招八营。这支共九千人的部队,军纪严明,马不停蹄地开赴指定的集结地。光绪十一年(1885年)大年初一,行抵国门镇南关前,他与广西巡抚兼关外军务督办潘鼎新会面,共商抗法计策。这时,法军正乘余威向清军发动猛烈进攻,镇南关在冯子材抵达后第九天陷落,形势十分危急。清廷谕令冯子材帮办广西关外军务。
国门失陷,主帅潘鼎新接受李鸿章的指示,从谅山退到镇南关以北140华里的龙州。主帅落荒而逃,前线群龙无首。护理广西巡抚李秉衡召集诸将,推荐冯子材为前敌主帅。冯子材则把两个儿子带在身边,以便在为国捐躯时收尸。他带领各路将官勘察地形,决定诱敌深入,在关内与法军决一死战。
他整顿溃军,团结各军将士,在法军炸毁镇南关退驻关外后,移师镇南关前隘,击退法军多次进犯。3月底,法军猛扑关前隘,年近古稀的冯子材持矛大呼,率其子跃出长墙,全军感奋,一起涌出,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当地各少数民族人民和越南义军也前来参战。法军在中越军民的合力围歼下,被击毙1000多人,全军狼狈南逃。冯子材、王德榜、苏元春、王孝祺等将领,立即率部跟踪追击,一路上人不解甲,马不离鞍,连克文渊、谅山、长庆等地,击伤法军司令尼格里,俘获大批降军及弹药武器,迫使法军退到河内。镇南关大捷扭转了中法战场的危局。法军战败的消息传至巴黎后,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
法国自1883年发动侵华战争后,各方面围绕和战问题的外交活动和秘密谈判几乎没有停止过。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即使在被迫宣战以后,也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变”,因此始终或明或暗、直接或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李鸿章等人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
于是1885年4月7日慈禧太后诏令停战,命令在越南前线的各军就地停战。清政府唯恐前线将士不肯服从命令,继续向法军发动进攻,破坏已成和局,又连发“圣旨”,命令前线各军乘胜即收,按期撤军回国。中法战争结束。
此令传到前线,清军爱国将士们“拔剑斫地,恨恨连声”,甚至“痛哭太息之不已”。【中国史学会主编:《中法战争》第二册,北京:新知识出版社,1955年,第602页】4月15日,冯子材、王德榜代表前线将士致电张之洞,内称:“去岁上谕,议和者诛!请上折诛议和之人,士气可奋,法可除,越可复,后患可免。”并愿立军令状,请求授权,用一年时间肃清越南境内的法国侵略者。主战的彭玉麟、张之洞、左宗棠亦上奏反对撤兵。
全国纷纷通电反对和谴责清政府与法国侵略者议和。人们把清政府给冯子材的退兵命令,比作南宋秦桧命令岳飞从朱仙镇退兵的金牌诏,悲愤赋诗:“十二金牌事,于今复见之。黄龙将痛饮,花目忽生期。战骨垒垒在,秋风飒飒吹。莫论交趾役,故垒有余悲。”表现了人民对卖国贼的无比愤慨。
但是,法国处心积虑也要维护这位谈判“权威”。与李鸿章长期打交道的谢满禄( Semalle)说:“虽然李鸿章有他的许多弱点,但在中国人中,谈判上,他会对我们最有利的,他是最能给我们服务的,我们应当尽我们一切的努力,重新树起他的威望。我们的意见正是这样。还是不毁坏这个权威比较好些。”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清政府虽然对法国提出的和约草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但大多不过是一些皮毛而已。它在与实际利益有关的问题上争得不多,却斤斤计较自己所谓“威望体面”。6月9日,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在天津正式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即《越南条款》或《中法新约》,共十款,主要内容是:
1)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
2)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法国商人可以在此居住,法国政府可以设立领事馆;
3)法国货物进入云南、广西边界时,应减低税率;
4)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业者之人商办”;
5)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是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法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全在这个条约中得到满足,它不仅夺取了整个越南,而且中国的“后门”已被打开,法国得以抢先插足我国的西南。1886—1888年,清政府又被迫与法国签订了《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务条约》、《中法续议商务专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法国又得到很多权益。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侵略势力以印度支那【摘自百度百科:法属印度支那,是18-19世纪间法国在东南亚中南半岛东部的一块殖民地,范围大致相当于今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面积之和,兼有从大清帝国手中强迫租借的广州湾(今中国湛江市),面积为747,391平方公里。】为基地,长驱直入云南、广西和广州湾,并使之一度变成法国的势力范围。
由刘佩琦、曹云金、罗昱焜领衔主演的战争史诗电影《龙之战》,讲述的就是镇南关大捷战役中萃帅冯子材率领广西狼兵顽强抗击法军,最终取得胜利的英雄故事。该片于2017年在中国内地上映。大家可以通过观看这部影片再次感受当时清军将士们在强敌环伺、艰困凶险的情况下,仍然一心报国、顽强抗敌、无畏牺牲的勇气与精神。
镇南关大捷,这场战役胜利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胜利的获得不易,而且在于它是从一连串的失败中获得的,从而打破了1840年以来对于西方列强军队每战必败的定律,大大地鼓舞了清军的士气。镇南关战役可以说是“中西战争第一大捷”,它留下了冯子材及千千万万奋勇抗敌的爱国将士的精神和英名,中华民族将永远珍视和继承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